垃圾分类存误区 如皋垃圾回收遇尴尬

    如皋新闻网讯 一个月前,“可回收垃圾”“厨余垃圾”“其它垃圾”, 一排全新的垃圾分类房“亮相”如城东大街。如今,一个月过去了,给垃圾分类,居民还习惯吗?

    记者采访了垃圾分类房周边的一位徐姓居民。徐先生告诉记者,垃圾分类房的设置还算比较合理,但这3个垃圾桶的容量有点小,如果不是环卫工人每天及时清理,像这样的三伏天,难免会出现垃圾因堆积外溢而臭味四散。

    垃圾“张冠李戴”的现象时有发生,明明是可以回收的纸类垃圾,却倾倒在厨余垃圾桶中,而应该及时入桶的剩菜剩饭却直接倾倒在垃圾桶外。这样的情况在一些垃圾分类点并不少见。

   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,记者发现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:一是因为东大街的居民大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,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并不了解什么是可回收垃圾,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,垃圾分类知识匮乏。二是因为一些居民的个人素质有待提高。居民朱先生告诉记者,很多人明明知道这3个垃圾桶是分类的,但是在倾倒垃圾的时候完全不按照要求分类投放。更有甚者,有的根本懒得将垃圾放在垃圾桶内,而是习惯性的随手将垃圾放在垃圾桶旁边,仅仅是为了图个方便。

    虽说这种特色的垃圾分类房目前只安装在东大街居民区,但如皋市区街面上的垃圾箱都有分类的功能,包括可回收和不可回收,部分还有废旧电池回收分类房以及专用烟灰分类房。它们的遭遇和东大街的垃圾箱一样,形同虚设,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仍然缺乏。

    在如皋市区一些站台旁边,都设置有垃圾箱,标注了“可回收” “不可回收”“投烟处”等显著标志。但记者发现,部分行人在扔手中垃圾时,都没有注意箱子的分类,而是随手丢弃。“分不清什么是回收的,什么是不回收的,只要扔在垃圾箱里不就行了吗?”一位行人这样说。然而,记者采访时发现,拾荒人也对垃圾分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。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,有一些拾荒人每天都来翻好几遍垃圾箱,寻找可以回收的饮料罐或者纸板等。这些人为了能找到有价值的东西,把垃圾袋打开乱翻,甚至将垃圾箱内垃圾全部倾倒出来,造成了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,也把原来分好的垃圾给搞乱了。

    针对垃圾分类房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,居民们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居民徐先生希望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宣传,让广大居民了解什么是垃圾分类,垃圾分类又有哪些好处。同时,他还建议社区工作人员要肩负起宣传、督促辖区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的工作。

    此外,还有居民提出了自己的疑问。一位居民说,他留意了好几次垃圾车来清理垃圾,似乎没有对这3种垃圾分类处理。“如果居民按照规范对垃圾进行分类,而在最后清理环节中还是将各种垃圾打乱一起清理,那么垃圾分类还是达不到预期效果。”该居民表示,希望垃圾分类的后期处理工作也能及时跟上。

    在采访中,记者了解到目前人们大多有了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,但却没有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。一方面,市民希望相关部门在加强相关设施投入和终端处理设施配置的同时,应鼓励和帮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生活习惯,对于实行垃圾分类表现良好的市民应给予奖励,比如垃圾袋、鸡蛋等物品,让按照规定摆放垃圾的市民也能得到肯定和鼓励。不少居民希望垃圾分类房能真正发挥作用,让这样一个好的公共设施走得更广更远。

    对于刚接触垃圾分类不久的市民来说,不少人都遇到很多的困惑,走到垃圾桶前,经常会发现不知道自己手中的垃圾到底属于哪一类,经常会有一些“小误区”。

    误区一:大棒骨是厨余垃圾

    事实上,大棒骨因为“难腐蚀”被列入“其它垃圾”。类似的还有玉米核、坚果壳、果核等。鸡骨等则是厨余垃圾。

    误区二:厕纸是纸,也可回收

    厕纸、卫生纸遇水即溶,不算可回收的“纸张”,类似的还有陶器、烟盒等。

    误区三:厨余垃圾装袋扔进桶

    常用的塑料袋,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远比厨余垃圾更难腐蚀。此外塑料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。正确做法应该是将厨余垃圾倒入厨余垃圾桶,塑料袋再扔进“可回收垃圾”桶。